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学习过程:
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渗透了“面”与“体”的关系,又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它是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二维到三维的一个飞跃,同时也为后面环节体中找形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第一个环节:切果成形,整体认识面、棱、顶点。
这样的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交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本环节中检测与达成目标1。
第二个环节:独立观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环节中检测了目标2的达成。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在本环节中检测了目标3的达成。
三、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我们的学习讲求学以致用,为了使学生深化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组基础练习。第二组变式练习。
四、回顾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总之,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后,我希望今后我的数学课堂是: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究数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数学,在多样的表达中体验数学,带着生活的经验走进数学。
视频在莲花街小学二楼录播教师进行,时长:3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