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展示干果中的食品脱氧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消费者的心态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开启本堂课的项目式学习。
课堂环节:任务1:探究食品脱氧剂中的主要成分。
通过小组资料查阅与分享,做出合理猜想,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实施得出结论,验证出脱氧剂中的黑色固体主要为铁粉,完成对金属的性质的巩固。
任务2:探究食品脱氧剂的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发现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脱氧剂发生固体颜色的改变,引发学生猜测铁的锈蚀导致氧化铁的生成,学生实验检验氧化铁的存在,引出家庭小实验“探究脱氧剂中铁粉锈蚀的条件”,实现对铁锈蚀原理的认识。然后进一步探究脱氧剂中活性炭、氯化钠对铁粉锈蚀的作用,借助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辅助将隐形过程“可视化”。并利用铁锈蚀的原理拓展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腐保鲜的认识。
任务3:探究食品脱氧剂的再利用。
对完全变质的脱氧剂如何转化为铁粉等相关问题的探究,实现学生对金属资源资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与环保理念。
课程最后构建起物质网络转化关系,实现单元的有机整合。学生收获分享,完成课外作业:设计“铁系食品脱氧剂”的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