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登封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屈怀超)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366 次

为了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办法为:

1、制作教具: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明白各种卫星的轨道,如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同轨道上两卫星的运动对比;高轨道卫星与低轨道卫星运动的对比以及何时相距最近何时相距最远的过程展示。

2、制作PPT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帮助学生形成认识。

3、小组配备地球仪:让学生转动地球仪,通过小组探究,形成对卫星轨道的形象认识。

4、课堂流程:重视知识间的衔接,重视知识的应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课堂流程。具体流程为:探究卫星的轨道平面→卫星轨道的分类→有关卫星运动的物理量讨论→近地卫星→宇宙速度及含义→同步卫星→不同轨道半径卫星运动快慢演示。

5、常识性知识的介绍:地球半径6400km;近地卫星周期84min,环绕速度7.9km/s;距地面高度500km以下的轨道称为低轨道,500-2000km的轨道称为中轨道;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36000km,约为地球半径的5.6倍,周期24h,环绕速度3km/s;月球距地面高度380000km,周期27天,环绕速度1km/s。

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9月15日到驻陕西部队某基地视察调研,习近平指出:太空资产是国家战略资产,要管好,要保护好。


屈怀超 发表于 2022-03-30 20:32
讲师信息
屈怀超 登封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自我评价
优点:
1.人造卫星的运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困惑。比如:卫星的轨道为什么不能取为冠状轨道?同步卫星的轨道为什么必须在赤道面上?宇宙速度该怎样理解?面对学生存在的困惑,采用自制教具、PPT动画、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发挥,老师适当的讲解、引导,给孩子们指出方向就行。让孩子们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引导、启发,从而让学生解决刚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体会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自己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性。    2.课件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的教学感想是,物理重要知识部分,多花费些心思,多想些措施,把重点知识真正的突出出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物理学习上来,防止学生到高三了,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会,考试时只剩下跟着感觉走。 3.制作教具:学生对制作的教具非常感兴趣,课间时间,都主动地动手再次操作一下。教具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化抽象为具体。教具的制作很不容易,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花费心思,耗时耗力,挑选购买材料、工具,然后动手操作,一不小心还把手给据了一个口子,但痛并快乐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具的制作,为了方便教具的制作,我特意向学校申请了物理实验室的管理,昨天申请才通过。实际上学生也非常喜欢制作,我想建议大家,课余时间多带领学生进行小制作,形成一种制作的氛围,它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
不足:
1.有些物理现象解释的不够透彻:(1)为什么物体不掉下来?原因是速度足够大,地球给的引力只能用来改变物体的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2)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的解释也不够到位: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这种说法只是一种近似,应给学生说清楚。没给学生介绍近地卫星距地面的高度100-200km与地球半径6400km的对比,这点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星体表面的抛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不变。    2.教学用语不够规范: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在亲和力方面还不够强,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更多...最新视频
40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