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以我国的重污染天气雾霾为例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949 次

       本节课紧扣课标“结合资料,分析我国重污染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搜集大量资料进行整合设计。由“候鸟式”养老旅游情景导入,引出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由一则重污染天气新闻视频让学生感受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时空信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材料。

     由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引出空气质量指数,进而引出重污染天气的概念。由学案上的图文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反馈“重污染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内容。由“2020年1-12月主要污染物的构成比例图”,剖析到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2.5,接下来根据“PM2.5的来源”资料,引导学生由现象过渡到成因的探究。通过南北方区域差异的对比,小组合作讨论雾霾在冬季的北方较严重的原因,这部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两大核心素养。课堂上还补充了“2021年1-3月郑州市十六个区县大气质量”图表,引导学生思考登封市的空气质量较好的成因,从而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由环境污染的本质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可知,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污染物排放量太大所致,所以从四大污染源入手,让学生讨论重污染天气的治理措施。这部分课堂很开放,学生分享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概括板书。课上还补充了中国近几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部分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堂巩固部分,以2020年浙江卷为例,刚好该题以河南省冬季的一次大气污染过程为背景,让本节课内容得到及时有效地反馈。

      最后,用我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的宏伟蓝图切入,让学生齐声朗读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中的经典观点,并呼吁每个同学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践行,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至此,本节课达到高潮。



范瑞凤 发表于 2021-05-18 10:52
讲师信息
范瑞凤 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
目前任教于登封一高,中学一级教师,登封市骨干教师,登封市优秀教师。在课堂达标活动中,曾多次获得“登封市优质课一等奖”等奖项,曾多次主持课题研究并获奖,曾多次辅导学生并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教案PPT等.rar
  • 自我评价
    优点:
    1.紧扣课标,整合资源,大胆创新,对课程资源进行拓展深化; 2.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娓娓道来,现象-成因-措施,主旨分明;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重头戏;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和新时代生态文明观。
    不足:
    课堂的开放性仍需加强
    更多...最新视频
    38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